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胃癌约109万例,其中近48万例(44%)发生在中国;导致全球近77万人死亡,其中37万(49%)是中国患者。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早期胃癌患者占比很低,仅约20%。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那么这样一种严重威胁中国人生命与健康的恶性肿瘤,有没有办法来预防、早期发现呢? 预防、早期发现胃癌,主要是避免危险因素,促进保护性因素,同时关注身体出现的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当然,到了一定年龄还需要进行胃癌筛查。 胃癌的危险因素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胃部疾病、环境、饮食以及遗传等。 患有胃部疾病,如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在这种状态下,胃的黏膜细胞被原本为肠道的细胞所替代);慢性胃炎(胃内长期炎症引起的胃黏膜变薄);恶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贫血)以及胃息肉等,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暴露于辐射,生活在火山岩地带,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饮食,增加胃癌风险。 在饮食方面,水果和蔬菜占比较少;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会破坏胃黏膜,增加炎症和胃癌风险。 10%的胃癌患者有家族史,具有胃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 可能降低胃癌风险的保护因素 保持健康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某些类型胃癌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而规律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此外,保持健康体重与规律运动,还会降低其他类型癌症风险,促进整体健康水平。 富含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饮食,也有助于降低患胃癌风险,尤其是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和柚子。不过,柚子可能会对某些药物产生影响,因此如果在服药期间食用柚子,应咨询医务人员建议。 戒烟。研究表明吸烟与胃癌风险增加有关,停止吸烟或从不吸烟会降低胃癌的风险。吸烟者戒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胃癌的风险也会降低。 预防、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风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在中国人里的感染率达到55%,将近7.7亿中国人感染这种细菌。每个人体检时,最好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是阳性(感染该病毒),应该到医院进行咨询、治疗。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传播,应防止病从口入。如采用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关注胃癌相关症状 约80%的早期胃癌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饱胀或隐痛,尤其是在饭后;食欲减退、返酸、恶心、呕吐等。 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体重减轻(约60%)和上腹痛(约50%),另有贫血、乏力等。在胃癌出现并发症或转移时,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吞咽困难、腹部肿块、严重消瘦、腹泻、水肿、呕血、黑便、黄疸或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背部疼痛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胃癌早期筛查 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建议,高危人群应进行胃癌筛查。 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筛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