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目前位居我国女性第4位。手术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体的淋巴系统
颈部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癌手术的重要步骤。乳糜漏是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3%。乳糜漏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大量乳糜液漏出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感染甚至出血,还可发生乳糜胸或乳糜腹,导致呼吸困难、胸腹腔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什么会发生乳糜漏?又该如何治疗呢?
淋巴管在全身形成一个网络,身体内各处淋巴毛细管收集淋巴液后,通过右淋巴管和胸管汇入静脉,再通过心脏回到血液循环,此过程称为淋巴循环。
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约有120ml 淋巴流入血液,每天回流的淋巴相当于全身血浆总量。远近相邻两对瓣膜之间的淋巴管段构成“淋巴管泵”, 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瓣膜的开闭,推动淋巴向心流动。淋巴流动缓慢,流量是静脉1/10。
甲状腺术后乳糜漏的常见原因:
1. 小淋巴管破损;
2. 右淋巴导管损伤;
3. 颈段胸导管损伤。
胸导管注入静脉系统时,解剖变异较大,有时局部位置很低,有时也可能高达锁骨上5 cm,在手术中不易被发现,且管壁薄、脆性大,术中极易损伤而导致术后乳糜漏的发生。
术后乳糜漏的诊断:
临床诊断:术后颈部引流量逐渐增多,引流液颜色由血清样液体转变为乳白色或米黄色浑浊液体,进食后加重;
实验室诊断:术后引流液甘油三酯浓度>1.129 mmol/L,或者超过血清含量即可诊断。
乳糜漏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体位
淋巴管内为负压,身体运动会推动乳糜流动,对于疑似乳糜漏的病人,应限制活动并嘱其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40°)
饮食管理和营养支持
乳糜漏饮食管理的目的是减少乳糜液的产生,并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当术后出现乳糜漏时应低脂饮食或无脂饮食,必要时可禁食并结合肠外营养。
持续负压吸引和引流管的有效管理
乳糜漏发生后,颈部引流可接闭式引流瓶或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负压吸引的压力可设置在-50~-80 kPa。持续负压吸引可防止积液、缩小死腔、预防感染、利于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漏口愈合。
局部加压包扎的应用
局部加压包扎的要点是压迫位置准确,常用1~2块纱布块做成直径3~5 cm的松软纱布团,置于锁骨上窝静脉角体表投影处,如病人锁骨上窝不明显可将纱布团置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起始处,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如加压位置正确,引流量可迅速减少。
局部粘连剂的应用
局部粘连剂主要机制是在局部形成无菌性炎症,刺激漏口周围的肉芽组织增生、粘连而封闭漏口。
常用粘连剂包括生物胶、50%高渗葡萄糖液、碘油、无菌滑石粉等。最近有研究结果报道,将铜绿假单胞杆菌注射液作为粘连剂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清扫所致乳糜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生长抑素及类似物的应用
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减少淋巴液的生成。
2. 手术治疗
乳糜漏手术探查的指征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一般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1)最高引流量持续>1000 mL/天,经非手术治疗引流量未见明显减少,尤其引流量持续>2000 mL/天的乳糜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应及时手术治疗。
(2)顽固性低流量(<1000 mL/d)乳糜漏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
(3)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
(4)皮瓣坏死或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乳糜漏是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应及时就医,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