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65岁的高大伯被查出肝癌时已经是中晚期,去了几家医院都告诉他,因为瘤体较大,且生长位置不利于常规手术,只能肝移植。一家人在一筹莫展中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国科大肿瘤医院),没想到找到了新的希望。
巨大肝癌患者的CT影像 高大伯是由女儿陪着来就诊的,接诊的是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张宇华。高大伯的女儿走进门诊时,眼睛肿肿的,一看就是刚哭过的样子,她拿出来一沓病历资料:化验单、影像学检查报告…… 来这里之前,高大伯一家跑了多家医院,得到的答案差不多:肿瘤大而且位置不好,需要切除的肝脏范围太大,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无法行肝切除,建议肝移植。 “患者的右肝有两处肿瘤,最大的一处5厘米左右,紧贴门静脉右支,必须进行右半肝切除才能做到根治性切除。” 张宇华表示。 对高大伯一家来说,肝移植这个方案太渺茫,无论是治疗费用还是等候肝源,都让人感到绝望。 患者的肿瘤位于右半肝,从肿瘤切除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行右半肝切除术来达到根治,但是高大伯的左半肝非常小,体积只有200多毫升,而术后至少需要400毫升以上才能维持人体的需要。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切除了高大伯的右半肝后,他的左半肝的功能无法满足人体需求,极有可能会造成肝功能衰竭、死亡的风险。 但是经过仔细的阅片后,细心的张宇华发现高大伯还是有手术的机会,张主任想到了一种快速使肝脏增大的技术,叫做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 通俗地来讲,这种手术方法就叫做“二步肝”。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第一次开腹手术把肿瘤侧肝脏的门静脉结扎、再离断肿瘤侧与健康侧肝脏之间的肝实质,把两者之间的交通支离断。 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有肿瘤的右肝和左肝“分离”。 经过这个操作后,肝脏的血流主要流向了健康侧的肝脏,也就是左肝,左肝快速长大后,达到手术要求,可以再次开腹手术切除病变侧肝脏。听说要肝移植一家人要崩溃了
通过微创,“分离”左右肝,养大健康肝脏
张宇华主任(图右)使用3-D腹腔镜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创伤大。两次开腹手术,两次巨大创伤所来带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障碍;另外就是第一次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肝脏创面上容易出现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导致第二次手术时机的延误。
这些问题,这些年,张宇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
“用腹腔镜进行肝脏手术在国科大肿瘤医院已经成为一种常规,除了左半肝、右半肝外,更是能够常规开展各个精准的肝段或亚段的切除,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因此我们决定使用腹腔镜技术来完成这两步原本需要开放手术完成的步骤。”
术前三维重建影像
高大伯办理住院手续、进一步检查后,张主任团队精确的计算出他剩余左肝体积至少需要410ml,也就是说患者的肝脏至少需要增加200ml,才可以实施手术。
200ml听着也就是半瓶可乐的体积,但是对于高大伯来说,这可是救命的200ml。
幸运的是,第一个阶段的手术非常成功,张宇华和团队通过5个5-10mm的小孔,把患者病变侧的门静脉右支进行结扎,然后通过离断左右半肝间的肝实质来分隔两侧肝脏。术后,高大伯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第一次手术后3天就出院啦。
经过3周的休养,高大伯再次住院,经复查CT和三维重建,张宇华发现老高的剩余肝脏体积增加到了510ml,也就是说完全达到了手术的要求。
第二次手术中,高大伯的右侧肝脏也被顺利切除。
术后通过肝胆胰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高大伯术后5天已经拔除所有引流管康复出院。
中晚期肝脏患者也有手术机会
张宇华表示,门诊中首诊的肝癌患者只有20-30%有手术机会,剩余百分之七八十的首诊患者因为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很多已经没有了手术机会,而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目前唯一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选择。
高大伯确诊时也是中晚期,幸运地是,他最终进行了手术切除。
“这主要是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张华宇说,其实,很多肝癌患者都有多年的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就是乙肝,因为没有及时干预,日积月累才发展成肝癌。
高大伯也有多年的乙肝病史,但是并没有系统治疗。
“还有一部分肝癌患者是由脂肪肝发展而来的。” 张华宇说,长久以来,人们都以为肝癌很难治愈,尤其是中晚期,一旦被确诊,感觉是被判了死刑,“实际上,现在对于肝癌的治疗发展很快,有很多手段,除了手术之后,对那些初诊不能手术的患者,还可以采用转化治疗,包括介入治疗,靶向免疫治疗等等,也就是先“保守”治疗,将肿瘤缩小,再寻求手术切除的机会。”
以ALPPS为例,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让患者可以不用进行肝移植就能得到手术切除,毕竟,肝源难寻。
“传统的二步肝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很多病人因此止步于第一步。腹腔镜技术应用于ALPPS,两步手术都通过微创来完成,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在第一步手术中,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特别低,从而保证了第二阶段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