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据肿瘤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卡介苗治疗失败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由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以及手术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许多患者不适合或拒绝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寻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以外能够达到治愈的、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 保膀胱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替代及补充。共识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目前中国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的临床实践与应用经验,以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基础,重点探讨了保膀胱多学科诊疗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保膀胱治疗的患者选择、治疗方案、随访监测以及保膀胱治疗复发后的方案选择,以期为国内膀胱癌的保膀胱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见。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49393例新发膀胱癌病例,2020年中国新发膀胱癌病例数为8569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据其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是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高危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后,若出现BCG治疗失败,也建议首选RC。
由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以及手术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许多患者不适合或拒绝RC。因此,寻找RC以外能够达到治愈的、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本共识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目前国内保膀胱的临床实践与应用经验,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为基础,为临床膀胱癌保膀胱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见。
保膀胱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是RC的替代及补充。从国内外保膀胱的应用现状来看,国内MIBC保膀胱比例要明显低于国外。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显示,28691例MIBC患者的治疗选择包括RC、膀胱部分切除术(PC)、放疗或化疗,约41%的患者接受了RC手术,约49%的患者接受了保膀胱治疗,其中PC占3.7%,单纯放疗占2.3%,保膀胱三联治疗(TMT)占5.3%,化疗占10%,观察随访占25.9%。
2007~2012年中国膀胱癌联盟数据显示,MIBC接受RC的比例达64.1%,为国外的1.5倍,35.9%的患者选择了包括TURBT、PC、化疗、放疗或观察随访在内的保膀胱治疗。
从疗效来看,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并不劣于RC。大型荟萃分析(n=30293例)显示,TMT患者的长期疗效与RC相当,TMT和RC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9%和35.1%(P=0.32),10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分别为50.9%和57.8%(P=0.26)。
从生活质量来看,TMT治疗存在一定优势。BC2001研究表明,MIBC患者接受放化疗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会降低,但在治疗后6个月又会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相比TMT而言,RC术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社会功能会进行性下降。
从成本-效果分析来看,TMT较RC更优。一项使用Markov模型的研究显示,模拟临床分期为T2~4aN0M0期MIBC患者应用TMT对比RC或RC联合新辅助化疗后的结局,尽管该模型显示两者具有相同的生存时间,但TMT治疗患者的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 比RC增加0.59年(QALYs分别为7.83和7.24年)。
虽然TMT相比RC在生活质量、成本-效果比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如缺乏TMT与RC进行头对头比较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临床实际操作层面未按照标准的保膀胱诊治路径实施;缺乏MDT团队的紧密协作和转诊以及患者对保膀胱治疗认知不足、治疗的依从性不佳等。
引用自本文: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 中国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多学科诊治协作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3):209-218.DOI:10.3760/cma.j.cn112152-20220113-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