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姜桦武欣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国产精锋®SP1000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两年前,琳女士(化名)同房后开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尽管心存疑虑,但生活的琐碎让她忽略了这一警示信号。直至今年,由于一直伴随不规则出血症状,她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当地医生妇科检查,发现琳女士宫颈上有一个3厘米大小的外生型病灶,触之易出血,质地中等。宫颈细胞学TCT检查显示为HSIL,HPV16型阳性。 惶恐的琳女士决定去大医院找大专家寻求救治。 辗转千里,奔赴上海
今年7月,琳女士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找到了姜桦教授。经过进一步的详细问诊与检查,被确诊浸润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变范围还比较局限。经过规范化治疗,预后效果预期良好。”经过初步讨论,琳女士决定首选手术治疗。
今年1月,团队参与研发的国产精锋®SP1000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妇科首次临床试用。半年多来,该机器人因其创新性的“单臂单孔”结构集成式设计,以及独创的“藏袖”式器械控制技术等功能,不仅可以扩展手术范围,而且能有效避免组织的损伤,在妇科手术应用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上实现了理想效果,经过半年的学习曲线训练,手术技术可以达到恶性肿瘤的要求。
“这就是我想要的手术。” 在充分告知国际指南及我院数据,经过对开腹、传统腔镜、多孔机器人和单孔机器人不同入路的对比后,琳女士决定施行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如虎添翼,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
手术当日,姜桦教授和武欣教授在琳女士的肚脐位置仅做了1个3cm的切口及1个5mm的辅助孔。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通过手术切口进入腹腔,狭小的空间内,运用灵活弹性的器械多关节,在根根分明的3D视频显像系统的帮助下成功分离致密黏连组织,下推直肠膀胱,清除闭孔窝淋巴结脂肪组织,保留神经和输尿管……一系列关键步骤精准完成,姜桦教授和武欣主任分别完成了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完美复刻了手术预案。手术用时5小时,至手术结束,琳女士出血不到200ml。
姜桦武欣教授团队近年来在宫颈癌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对临床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临床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专用于宫颈癌术中确保无瘤闭合断离取出子宫的创新手术器械,将腹腔镜下宫颈癌术式关键的无瘤步骤进行质量统一。开展多中心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预后的RCT研究,为国际指南的制定提供了中国数据。研发了全球首个精细测量量表--宫颈癌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估量表(CC-PRO137),为临床医生精细把握患者术后恢复并给予针对指导提供有力工具。这一突破性成果相继在2023年ASCO和APAGE会议上发表。针对淋巴转移的晚期宫颈癌“红房子方案”将患者生存率提升至高于国际水平15-30%,这一成果在2023年APAGE及2024年SGO大会发表,并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对于复发宫颈癌患者,团队通过以全盆腔脏器廓清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联合脏器重建显著提高了复发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今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上,围绕团队单臂单孔腔镜机器人的相关技术要点,姜桦院长与国内同行进行了专题分享。姜院长表示:“一切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作用。立足女性需求,医院将继续应用先进医疗技术,以科技创新驱动医疗服务升级,给患者更多选择与希望。”
专家介绍:姜桦
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专业擅长:近年来主要在保留生育功能及器官功能的宫颈癌综合治疗管理(主要括保留神经、质子重离子治疗等结合辅助生育技术及产科技术的立体治疗系统模式)、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机制及影响预后机制等方面深入研究。
专家介绍:武欣
妇科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特别是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保留神经精准手术及质子重离子治疗,卵巢癌及内膜癌手术及术后个体化化疗及靶向综合治疗。各型癌前病变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