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完成达芬奇机器人纵隔充气食管癌手术 “左右两难”的食管癌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新术式轻松化解 食管癌切除手术迫在眉睫,但患者左侧和右侧胸腔都不适合进行手术入路,让手术变得“左右两难”。近日,在不开胸的情况下,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带领团队完成达芬奇机器人纵隔充气食管癌手术,精准切除肿瘤,术后不到12小时患者下地行走,无明显疼痛。 达芬奇机器人正在进行手术 家住大庆,64岁的王先生(化姓)在半年前出现了吃东西有轻微哽噎的感觉,但他并没有在意。在九个月前查出来了右侧肺结节,在当地进行了微创手术切除,身体恢复的很好。半个月前,他正常饮食、喝水时食管出现了剧烈疼痛,吃止痛药也毫无减轻,他便立即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出食管处有占位。由于王先生此前右侧胸部做过手术,他本人强烈希望可以微创手术,所以当地医院建议他来到哈医大二院进行治疗。 来到哈医大二院后,经过全面检查发现,王先生食管处距门齿28厘米处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肿物,需要进行食管癌手术。但由于他之前做过右侧肺结节手术导致右侧胸腔密闭,已经没有空间可以进行微创手术,左侧肺部也检查出有肺结节,后续还需要进行手术,因此左侧入路也不适合。了解到此情况后,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带领团队对手术方案进行讨论,综合考虑后,最终决定实施达芬奇机器人纵隔充气食管癌手术。 张临友教授介绍,食管癌的手术难点是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因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往往和喉返神经关系密切,位置又很深,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现声嘶、饮水呛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达芬奇机器人手臂具有7个自由度,可540度旋转,视野放大十几倍,可以很保护好的喉返神经,神经损伤的几率明显降低,是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最优选择。 张临友教授进行查房,术后不到12小时,王先生恢复良好,没有明显不适 手术中,张临友教授带领团队从颈部通过自制工具沿纵隔游离食管,一直游离到胸腔肺下静脉水平位置,然后从腹部用机器人向上游离,将食管全部游离后,在进行胃游离,最终将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非常顺利,历时三个多小时。术后王先生仅带了一条留置的细纵隔引流管,不到12个小时他就下床活动了,没有任何明显不适。 张临友教授强调,此术式不经过胸腔,所以就不存在“左右两难”的情况了。利用胸腔镜进行此术式的情况比较常见,但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此手术的目前国内鲜有报道。他指出,目前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已经已经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近800例,涵盖胸外科所有手术类型,大大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出血损伤,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在顶尖科技的助力下,使复杂高难度手术变得相对简单,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最优化、精准的诊疗方案。 专家提醒,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四,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食管癌的发病有家族性聚集特征,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都属于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同时食管癌的高发和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平时经常吃硬质、过于粗糙、过热、过烫、过辣的食物,会刺激食管黏膜,进而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不开胸、精准切除 术后不到12小时即可下地
患者及家属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