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25是一种抗原,它的抗原决定簇是糖蛋白,是卵巢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一个健康成人体内的血清CA125浓度应该小于35U/ml。
它存在于人体间皮细胞组织、米勒管上皮、自间皮细胞及米勒管衍生物所发生的肿瘤(包括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等)当中。因此,CA125对于诊断卵巢上皮癌的特异性并不是很高。
也就是说,当疾病还没有确诊的时候,发现CA125高于正常值,并不能说明得了卵巢上皮癌。它并不是卵巢上皮癌的相关抗原。CA125升高还可能是由于: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早期等。因此,在确诊疾病之前、怀疑复发之前,都需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
那么既然这样,CA125又怎么能监测卵巢上皮癌病情呢?
情况是这样的,CA125虽然对于卵巢上皮癌的特异性不高,但它对卵巢上皮癌特别敏感。当确诊了卵巢上皮癌,指标对疾病越是敏感,就越能监测得到病情变化。CA125也就是起了这方面的作用。大量的研究都证实,CA125对于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都很高。
当然,其敏感性也是有限的,临床上为了提高诊断和病情监测的灵敏度,往往会做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查,比如CA125联合HE4测定、CEA联合CA125测定等。
CA125指标监测病情有多方面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类:
CA125升高,并不一定都是代表卵巢癌复发。但它的升高可能提示着你应该怎么做。
觅友们见到数值升高,先不要慌了阵脚。先动态监测一下,看看这种变化是一过性的,还是持续的。
如果指标是在正常值(35U/ml)内小范围升降,那么是正常的;如果指标缓慢上升,后又下降,则不要过于担心;如果指标呈持续上升,且升高到正常值的两倍(70U/ml)以上,此时就有可能跟复发有关。
怀疑复发了,那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必要时可做PET-CT(在CA125增长幅度较小且经济允许的情况下,PET-CT更准确),来确认是否真的是复发。
那么可能有患者提出,很多人在确诊复发之前可能有2-6个月的无症状间期,只表现出单纯的CA125升高,那么是不是越早治疗越好呢?是不是发现升高就治疗比较好呢?
当然不是这样的。有研究指出,在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是复发之前,提前做治疗并无生存获益。所以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害怕,还要保持良好心态,确实发现是疾病复发了,再去处理也不迟。更何况如果不是复发,过度的治疗对于疾病反倒是不利的。
CA125的变化与手术、化疗后的疗效也有关系。指标下降得较快,提示着一个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有学者报道,血清CA125半衰期<16天的卵巢上皮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68%,而半衰期>16天的5年存活率仅为36%(1)。而后也有类似的报道。
这些学者都提出,如果在检查CA125指标的过程中,发现半衰期太长,也就是指标下降得太慢,可以就医寻求治疗方案的必要调整,来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和预后。这也就提示了觅友们什么时候该去医院找医生了。
这里也许有患者不明白血清CA125的半衰期是什么,互助君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了。
这里提到的半衰期,是指血清CA125浓度下降到一半时候的时间(天数)。计算的时候有个公式:T1/2=dT/2log(CA1/CA2)。T1/2也就是CA125的半衰期;CA1是治疗前CA125的值,CA2是治疗后第一次正常的CA125值;如果治疗后CA125的值一直无法到达正常值,那么CA2就要取治疗后3个月内的最低值;dT是CA1和CA2之间间隔的天数(2)。
CA125的变化情况,还可以用来判断是否考虑进行二次探查手术。
二次探查手术,是指已经完成了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化疗疗程的卵巢癌患者,复查中没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影像学检查阴性,而进行的手术探查来确认肿瘤的详尽情况。
二次探查术可以有效判断手术和化疗的疗效,以确定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可避免过多不必要的治疗。这个手术不是每个患者都需要,主要是依据具体情况而对治疗有需要的患者,以及临床试验的要求。
有学者对9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进行二次探查手术,发现CA125<7U/ml的患者,体内仍有残存癌的机会为35%;而CA125≥20U/ml的患者,体内仍有残存癌的机会高达92%。
此学者认为,CA125在20-35U/ml的患者,虽然数值在正常范围内,但残存瘤的概率太高,不一定要做二次探查手术(3)。
对于CA125指标不要太过紧张害怕,好好治疗、好好调养,如果是该来的总会来,就算来了也有下一步对策,不该来的反而会被“盼”来。所以,就平静面对、积极抗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