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说文解字》
艾灸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作为我国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消瘀散结、祛散阴寒、益气升阳、回阳救逆和预防疾病等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灵枢·官能》篇中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艾灸治疗效果佳、适用范围广,而且具有针刺和中药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乳房能用艾灸吗?
乳房与经络密切联系,在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多条经脉循行经过乳房。
《黄帝内经》言“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二脉起于胸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
《丹溪心法》又提出“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后世医家多认为“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可见,乳房疾病与肝、胃二经及肾经、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
乳汁来源于脾胃水谷精微,故脾胃气壮,则乳汁多而浓;血衰则少而淡。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妇女哺乳期则经止。乳汁的分泌和肝气有关,肝主疏泄,若肝气不舒,疏泄不利,就可能发生乳房疾病。
艾灸“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温、通、补兼具,且操作简便安全,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目前在多种乳腺疾病中都有运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艾灸在乳房疾病中的应用
问:乳腺癌能用艾灸吗?乳腺癌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除了打升白针,还能用哪些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答: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是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治疗乳腺癌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治则。乳腺癌患者本身正气虚损,加之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正气复亏。因此,在杀死肿瘤细胞(即“祛邪”)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提升自身机体机能(即“扶正”),为的是身体能够承受住下一步治疗。目前,艾灸作为一种替代疗法,经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估,已成为综合治疗肿瘤的手段之一。由此可见,乳腺癌当然也能用艾灸,只是要挑对适宜人群和方法。
乳 腺 癌
岳阳医院乳腺病科团队致力于“灸药结合防治乳腺癌化疗性骨髓抑制”,在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支持下,发现艾灸结合温肾升白方可以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减轻恶心、耳鸣和疼痛等不适症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也就是老百姓口中俗称的“升白针”的使用量减少,化疗延迟和减量的患者也变少了;另外,艾灸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体质具有调节作用,可减少体质的偏颇、稳定正常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为什么乳腺癌化疗人群适合艾灸?
因为患者在化疗中出现神疲乏力、潮热、失眠、心悸气短等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之为“虚劳”,在治法上采用“虚则补之”、“劳则温之”的方法。“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艾灸可以补虚助元、扶正祛邪,在抵抗病邪的同时提升人体自身的正气、恢复元气,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下面就把我们团队的制胜法宝也全数交给大家(穴位图片来自于大家中医APP)。
取穴: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
神阙:肚脐所在处即为此穴;
关元: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4横指处(4横指约3寸);
气海: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2横指处(2横指约1.5寸);
足三里:下肢用力蹬直时,位于膝盖外侧可见一凹陷(犊鼻穴,也就是外膝眼),自犊鼻穴直下4横指(4横指约3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4横指处(4横指约3寸);
操作方法:采用温和灸或使用艾灸盒,每穴每次灸约15分钟,灸毕轻轻按摩穴位,神阙、关元、气海每天1次,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每天左右交替。
急性乳腺炎
问:听说艾灸是温补的,急性乳腺炎时乳房肿胀、疼痛,这个时候可以艾灸吗?会不会热上加热?
答:急性乳腺炎早期淤乳期是可以选用艾灸的。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是乳房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般的急性炎症治疗通常会以清热解毒为主导,然而乳痈有所不同。乳痈的发生发展是“本虚标实”的过程,虽然乳房局部肿胀、疼痛(即标实),但是正气内虚才是本病的根本(即本虚)。产后妇女体质大多偏阳虚,此时若过用寒凉,就会导致乳房结块经久不消、化脓溃破、反复发作。因此,乳痈的中医早期治疗以“通”为基本原则。这里主要取艾灸的温通之效,温消散结,通乳消肿。下面就来手把手教一下大家艾灸简易取穴的方法。
取穴:阿是穴、乳根、膻中、足三里、期门、涌泉
阿是穴:阿是穴不是一个固定的穴位,而是以病痛局部或敏感点为腧穴,又称“压痛点”。简单来说,身上哪里最不舒服,哪里就是阿是穴,每个人的阿是穴是不一样的;
乳根:在乳房根部,沿乳头垂直向下摸1个肋间隙(即第5肋间隙);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身体前正中线上;
足三里:下肢用力蹬直时,位于膝盖外侧可见一凹陷(犊鼻穴),自犊鼻穴直下4横指(4横指约3寸);
期门:自乳头垂直向下摸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涌泉:卷足,足底前1/3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用温和灸法,每穴10分钟,每天1~2次,以皮肤潮红为度。淤乳肿块明显处,可运用雀啄灸法,该法使许多女性患者免受成脓手术之苦,早期应用甚有疗效。
注意事项:灸至局部有轻度灼痛感、皮肤红晕为宜,但不能灸至起疱;治疗同时,配合手法按摩,并将淤乳吸出,艾灸期间可正常哺乳。
乳腺增生
问:体检时发现乳腺增生,每次月经来之前胀痛明显,平时容易生气,这样的情况可以艾灸吗?
答:乳腺增生病中医学称之为“乳癖”,中医认为乳癖多是由于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阻于乳络而成。可用艾灸,一通乳络,二疏肝气,三治生痰之源,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疏肝理气,健脾化痰。闲话不多说,现在就把主要穴位教给大家。
取穴:肩井、肝俞、脾俞、膻中、足三里
肩井:先确定大椎穴位置(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着即是第7颈椎,其棘突下凹陷处即为大椎穴),取大椎穴与肩峰最高点两者连线的中点,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肝俞: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即旁开后正中线1.5寸);
脾俞: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身体前正中线上;
足三里:下肢用力蹬直时,位于膝盖外侧可见一凹陷(犊鼻穴,也就是外膝眼),自犊鼻穴直下4横指(4横指约3寸)。
操作方法:温和灸法,每穴每次灸20分钟,于经前1星期每日1次,月经来潮即停止艾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 艾灸有明火,在艾灸前应选取适宜体位;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上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 把握艾灸的量,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有温热感,但没有灼痛感,一般每穴灸5~15分钟。根据个人情况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时间,防止烫伤。关于艾灸的反应,
3. 施灸的禁忌: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灸量过大;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该慎灸。
艾灸可以治疗许多乳房疾病,居家艾灸也很方便,但为了疗效和安全,大家可以到医院来就诊,让专业医生为你施行充满“爱”的“艾”灸治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