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乳腺癌患者一直被认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低,但近期有研究指出,在统计2年内乳腺癌患者中每100人就有4人会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而当患者接受化疗后或在癌症转移的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又分别增加4%和15%。[1]
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高发的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疾病的进展、骨转移导致骨折所致的制动、癌症恶病质以及由肿瘤生长导致的静脉压迫等。
此外,尽管血栓栓塞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发生情况比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低,但仍存在并伴随较大风险。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抗肿瘤药物以及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均可能导致血栓栓塞。[2]
本文中,我们分以下几种情况简要介绍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几种原因以及几项预防措施。
一、手术治疗的影响
围手术期下肢静脉栓塞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复杂的大型手术、下肢骨折手术等。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高发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
二、化疗的影响
化疗本身导致患者血栓栓塞疾病风险增加至少有此三种原因:
患者如果使用此类药物应密切留意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尤其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已经有研究证明,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辅助化疗时可明显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及接受了乳房切除术的女性,另外在绝经后的女性中发生血栓的风险是绝经前女性的3倍。还有研究显示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有近1/3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3]
此外,目前化疗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或输液港已经是常规化疗措施,置入静脉导管也会导致上肢血管栓塞风险明显升高,其发生率达到近10%。[4]
三、内分泌治疗的影响
内分泌治疗最多用的药物是Tamoxif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制剂,其中Tamoxif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他莫昔芬(三苯氧胺)药物的使用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已有研究显示出该药物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为2-4倍,[5]其原因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所致的栓塞类似。
并且研究还发现女性使用他莫昔芬后的前两年是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发期。[6]
此外,年长患者较年轻患者使用他莫昔芬后静脉血栓风险明显增加。所以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时,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使用他莫昔芬相比,可以显著减少血栓的发生。
四、如何预防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血栓风险
首先,需要评估乳腺癌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两方面主要危险因素:
1)患者本身因素:包括有男性、高龄、绝经后、肥胖、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既往有心脑血管意外史等。
2)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分期晚、化疗、静脉置管、激素治疗、使用促红素等。具有以上因素的患者均需注意并及时与医生沟通预防血栓的发生。
其次,对于乳腺癌手术以后我们鼓励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和下床活动,以减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1)通过按摩下肢、穿弹力袜、间歇性压力泵等方法,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对于一些有发生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手术前后也可使用一些抗凝的药物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如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药物预防。
再次,对于药物治疗时发生的血栓风险,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使用容易引起血栓的药物。
1)比如减少激素并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以避免血栓栓塞风险。然而,也要留意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需要主治医生进行评估。
2)对于患者自身有多个血栓高危因素或有血栓病史时,医生会根据评分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这类患者可以合理考虑在化疗期间应用华法林或低分子量肝素进行预防。需要指出的是华法林的副作用较大,目前多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预防。由于多数的栓塞事件发生于最初的4个月左右,所以推荐血栓栓塞预防治疗应持续4-6月。[7]目前还有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预防,给患者带来了方便。
总结
参考文献:
应学翔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