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营养素具有抗炎作用,而另一些营养素具有促炎作用,促炎营养素是已知的癌症风险因素。不过,关于乳腺癌诊断后饮食相关炎症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现有证据相对较少。2013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对大约6500篇文献进行分析,发表了饮食炎性指数,可以对饮食的抗炎作用与促炎作用进行量化评分。
2020年8月13日,美国乳腺癌研究基金会和英国《自然》旗下《乳腺癌》在线发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瑞典卡罗林学院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乳腺癌诊断后饮食炎性指数对任何原因所致死亡和乳腺癌所致死亡风险的影响。
该前瞻队列回顾研究对1993年11月~2001年7月美国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筛查研究前瞻入组并已完成饮食史问卷的106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食物和保健品摄入量,计算每千卡饮食炎性指数。通过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对乳腺癌诊断时年龄、每天卡路里摄入量、体重指数、干预组或对照组、种族、婚姻史、收入、学历、吸烟史、激素补充史、糖尿病史、每月体育运动次数、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等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后,比较每千卡饮食炎性指数最高三分之一与最低三分之一患者的任何原因所致死亡和乳腺癌所致死亡风险比及其95%置信区间。
结果,中位随访14.6年期间,任何原因所致死亡296例(27.8%),乳腺癌所致死亡100例(9.4%)。
每千卡饮食炎性指数最高三分之一与最低三分之一患者相比:
-
任何原因所致死亡风险高1.34倍(95%置信区间:1.01~1.81,趋势分析P=0.049)
-
乳腺肿瘤所致死亡风险高1.47倍(95%置信区间:0.89~2.43,趋势分析P=0.13)
对上述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后,每千卡饮食炎性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任何原因所致死亡风险高1.06倍(95%置信区间:1.00~1.13)。
每千卡饮食炎性指数评分与任何原因所致死亡风险成非线性量效正比关系(非线性P<0.05)。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诊断后每千卡饮食炎性指数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长期抗炎饮食可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
不过,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饮食炎性指数比较费解,下面这张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图比较通俗易懂,总的原则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深海鱼、橄榄油之类天然新鲜食品、少吃过度加工食品,具体可以咨询医院营养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