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发病率与治愈率均较高、生存时间较长的恶性肿瘤,是肿瘤慢病管理的典范。研究统计表明,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肿瘤因素所致死亡占比逐渐增高,部分人群的非肿瘤因素所致死亡占比甚至超越乳腺癌本身所致的死亡风险,其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乳腺癌人群最常见的非肿瘤死亡因素,尤其是接受化疗、内分泌治疗或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导致血脂异常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此外,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还可能导致骨密度(BMD)下降。
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过程中常伴随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显著增加患者承重骨骨折风险。发生髋骨骨折后1年之内,20%的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的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有研究显示,高达50%的乳腺癌患者未能坚持完整的规范内分泌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复发风险增加。
在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过程中,除密切监测复发转移外,更应重视乳腺癌各阶段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伴随疾病,理应强调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健康管理。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长期随诊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的复发与转移、第二原发肿瘤、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和相关伴随疾病,并给予规范的指导以促进患者康复。
HR(+)HER-2(-)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路径图
注:a建议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定期行骨扫描检查;HR:激素受体;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OFS:卵巢功能抑制;AI:芳香化酶抑制剂
HER-2(+)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路径图
注:a建议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定期行骨扫描检查;HR:激素受体;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OFS:卵巢功能抑制;AI:芳香化酶抑制剂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路径图
注:a建议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定期行骨扫描检查
携带BRCA1/2突变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路径图
注:BRCA:乳腺癌易感基因;CA125:糖类抗原125;RRSO:降低风险的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对于有转移或复发表现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完善分期检查的同时,应将肿瘤转移灶或复发灶的活检作为病情评估的一部分,明确转移或复发的诊断,并再次评估乳腺癌分子分型,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晚期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应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评估抗肿瘤治疗效果,不推荐将单纯的肿瘤标志物升高作为更改治疗方案的依据。推荐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每2~3个月评估疗效,化疗的患者每2~3个周期评估疗效。临床医师可以综合考虑疾病进展速度、转移部位等因素,适当缩短或延长评估疗效的时间间隔。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疾病,目前有关男性乳腺癌的相关数据大多来自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高级别证据。总体而言,男性乳腺癌的随诊随访原则可参照女性乳腺癌,但是,乳腺X线检查在男性中的价值仍有待商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版)》建议的随诊随访内容和频率如下,供临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个体化选择。
-
临床体检:最初2年每3~6个月1次,其后3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
乳腺超声:每6个月1次;
-
乳腺X线:每年1次;
-
胸片或胸部CT:每年1次;
-
腹部超声:每6个月1次,3年后改为每年1次;
-
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基线骨扫描检查,必要时全身骨扫描每1~2年1次;
-
血常规、血液生化、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可每6个月1次,3年后每年1次;
-
应用Tamoxif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他莫昔芬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妇科检查。
同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患者随诊随访评估指标汇总见下表。
基本随诊随访项目的复查指标和复发处理
当患者在随诊随访期间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和体征时,如新发肿块、骨痛、胸痛、持续性头痛、呼吸困难或腹部疼痛等,仍提示可疑复发时,应立即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若怀疑局部复发,则应进行细胞或病理学检查。
加强随诊随访项目的复查指标和复发处理
整理编辑:医世象,春田
引用本文: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乳腺癌随诊随访与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 : 1-28.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11029-0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