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总能听到明星患乳腺癌并且离开的新闻。
比如有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黛玉”扮演者陈晓旭(41岁);歌手姚贝娜(33岁)、阿桑(34岁)、歌唱演员叶凡(37岁);日本艺人小林麻央(34岁),还有最近的《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53岁)。
这些人不仅是名人,而且去世的时候还都很年轻。
不是说乳腺癌的生存率很高,接近90%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名人「年纪轻轻」就得乳腺癌去世了呢?
“整体生存率很高”和“老是听到名人去世的新闻”这种矛盾的背后,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有差异。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乳腺癌的整体五年生存率都是很高的。
在美国是90.2%,在中国,这个比例稍低,是83.2%,但也不算差。事实上,乳腺癌是中国生存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一。
但如果细分一下,大家会知道乳腺癌之所以整体治疗效果好,是因为通常发现比较早。
患者里面早期和中期比例高,发现癌症后尽早手术根治,很多患者都有治愈的机会,因此整体生存率高。
然而,晚期乳腺癌的生存率就相对要低很多,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最晚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20%。
除了分期,不同乳腺癌亚型的生存率也不同。
根据癌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分子,乳腺癌主要可以简单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以及三阴性这样几种(少数有ER和HER2同时阳性的情况)。
整体而言,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有比较好的靶向药物,而「三阴性」的治疗还是化疗为主,因此后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目前是最差的。
第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惨的故事总是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和同情,也更容易传播。
无论是国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一样的。毕竟,相对从头到尾一帆风顺,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爱情,大家更喜欢看红颜薄命红颜,这就是所谓的“悲剧效应”。
放到乳腺癌这里,也是一样。其实有很多治疗效果很好的乳腺癌名人,只不过大家都没啥印象。
随便举几个例子。
宋美龄
据说40岁就查出乳腺癌,做了手术,几年后复发,再次手术,然后一直活到了106岁。
宋美龄
汪明荃
2002年发现乳房有肿瘤,及时做了手术切除,如今过着后中年少女的生活,2018年6月开了“汪明荃50周年演唱會”,7月与罗家英到俄罗斯看世界杯,8月28日在微博上庆祝自己的生日!
年轻时的汪明荃
秀兰•邓波儿
42岁时查出乳腺癌,做了手术切除,然后一直活到了85岁。
秀兰•邓波儿
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我绝对相信还有更多治愈的名人乳腺癌患者,只不过她们没有公开,大家不知道罢了。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名人不会运气更好,但肯定也不会更倒霉。
第三,有的明星不愿意接受规范治疗。
按照逻辑,明星的整体治疗效果应该更好,因为对她们而言,治疗费用不是问题,只要愿意接受正规治疗,用上最好的药,机会应该比老百姓更好。
但是,一些明星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接受标准疗法,而寻求“替代疗法”,最后结果也比较遗憾。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黛玉—陈晓旭」。
她在发现乳腺癌后,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而采取了佛系态度,直接遁入空门,结果一年左右就去世了。
自己生命自己做主,个人选择无法反驳。但无论站在专业的角度,还是站在粉丝的角度,晓旭在乳腺癌被诊断后直接放弃治疗,短短时间就去世,是非常「可惜」的。
陈晓旭
诚然,标准疗法并不完美,不能治愈所有的患者,或者副作用还挺大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任何替代疗法更好。
事实上,最近欧美对几百位癌症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患者放弃标准治疗,选择替代疗法,整体生存期明显更短。
有些非现代医学的方法,包括按摩,针灸,或许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适,包括某些化疗副作用,但它们更多是在调理患者状态,并不能直接对抗癌细胞,不能指望单独靠它们就能治好癌症。
我身边即使接受传统医学训练的中医,也是认可这个理念的。
总之,我们谈到乳腺癌的时候,没有必要恐慌,它的整体生存率是很高的,但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无论分期还是分型,都会对预后有影响。
乳腺癌的年轻化趋势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因为有些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是因为早期筛查水平提高而被发现的。
对于这些人,由于没有症状,以往只是在不知不觉中等待癌细胞的进一步恶化。现在,由于技术提高了,更早地发现了早期的肿瘤,包括治愈率接近100%的原位癌,因此相当于提前排雷了,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癌症的治疗越来越强调「精准」。
每个人情况都不太相同,大家可以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配合一些自己的选择,无论是补充治疗,宗教信仰,还是饮食调养。
但请一定先相信科学,不要轻信身边或者网络上的谣言。无论个例说得再天花乱坠,也和你没有关系。
无数血泪教训告诉我们,相信隔壁老王,结果通常都不好。
参考文献: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brea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