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教授:2020年,乳腺癌发病人数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也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近年来,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大延长。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据一项长期随访研究报告,I-IV期乳腺癌5年骨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2%、3.9%、10.1%和50.6%,这提示我们即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也有1.2%-10.1%的骨转移发生率。随访10年的数据显示,I-IV期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几乎翻倍,分别为2.4%、6.5%、15.3%和61.4%。这提示我们,即使早期患者5-10年后也存在着发生骨转移的风险,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晖教授:乳腺癌骨转移是全身性疾病,因而治疗方案以全身治疗为主,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症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肿瘤进展并延长生存时间。 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大幅提高,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跨入了慢病管理时代,但随之而来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我们曾经治疗过一个有19年病史的乳腺癌患者,因疑似腰椎间盘突出辗转就诊于骨科、康复科和中医科,追问病史后检查才发现为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经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因生存时间较长,往往忽略了复查随访的重要性,可能延迟诊断治疗。因而我们有必要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乳腺癌诊疗和全程健康管理模式,更好地防治乳腺癌伴随疾病,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赵晖教授:目前我们常见的骨改良药物主要为双膦酸盐类以及新型靶向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其他辅助治疗药物包括鲑鱼降钙素、钙片等,还有一些正在研究的靶向药物,如cabozantinib/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卡博替尼在成骨性骨转移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关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骨改良药物毒副反应的处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来看,双膦酸盐类应用20个月以上,下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会增加。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类药物间隔两个月使用一次与每月使用一次的疗效一致,下颌骨坏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的指南对于骨改良药物的用药时机推荐确诊骨转移后尽早使用,但使用时长并没有明确的具体推荐,还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选择。同时要加强患者教育,目前临床上认为高剂量、疗程长、牙槽骨创伤或牙周感染以及长期应用类固醇等是下颌骨坏死的高危因素,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牙科检查,应避免行口腔外科治疗。 赵晖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转移性骨肿瘤整合门诊 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转移性骨肿瘤,肿瘤转移微环境,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乳腺癌骨转移的现状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
骨改良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