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是乳腺癌好发转移部位,75%的晚期乳腺癌会发生骨转移。传统观点认为,骨转移不如内脏转移严重,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常用的手段,然而骨转移引起的功能减退、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乳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是肯定与骨的微环境和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有关。 基本原则: 1.ECT检测可见多发浓聚部位者,对浓聚部位多发的患者可选择重点部位行CT或X线摄片检查,骨病变也可考虑MRI检查,以便了解是否存在脊髓压迫; 2.单纯可疑骨转移病灶必要时需行骨活检以明确诊断; 3.伴有内脏转移患者,PET/CT检查也可提示是否存在骨转移。 诊断方式: ECT: 骨转移初筛手段; 若出现浓聚灶,则需进一步CT检查明确是否为骨转移。 CT: 发现骨质破坏时,可诊断为骨转移; 疗效评价时,若骨窗CT见骨质钙化增多,可评价为治疗有效,若溶骨增多,则判断为疾病进展。 骨活检: 有创性检查单发可疑病灶,且有条件活检的患者,可考虑骨活检。 PET/CT: 与ECT相似的灵敏度,但在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 骨转移治疗原则 1.骨转移一般不直接构成生命威胁,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同时使用骨改良药物,必要时可考虑局部手术或放疗,全身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HER2状态、年龄、疾病发展情况是否合并内脏转移等综合考虑。 2.激素受体阳性、病情发展缓慢、非内分泌原发耐药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 3. ER和PR阴性、术后无腐间隔期短、疾腐进展迅速或激素受体阳性对内分泌治疗原发耐药者,若单发骨转移或合并无症状内脏转移患者,应优先考虑单药化疗。 4.对需快速控制症状或合并有症状内脏转移的骨转移患者可考虑联合化疗。 5.对HER-2阳性转移患者治疗原则与其他部位转移患者相同,应优先考虑抗HER-2治疗。 Ⅰ级推荐 CT或X线发现骨质破坏时,诊断骨转移: 1. 根据分类治疗原则决定全身抗肿瘤治疗 2. 骨改良药 唑来膦酸或伊班膦酸(1A) 地诺单抗(1B) 其他膦酸盐类药物(1B) 3. 手术治疗 4. 局部放疗 骨转移局部治疗: 骨改良药 唑来膦酸、伊班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地诺单抗 局部手术 目的:解决神经的压迫,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方式:单纯内固定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术、病灶切除加人工关节置换术、脊髓受压后的减压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术。 局部放疗 目的:缓解骨疼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 方式:体外照射与放射性核素治疗。 骨改良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注意患者电解质水平,重点关注血肌酐、血清钙、磷酸盐、镁等指标; 2.长期使用双磷酸盐联合治疗时应每日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1200-1500mg/d 及维生素D3每天400-800lU); 3.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应根据不同产品的说明书进行剂量调整或延长输注时间; 4.少数患者在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后有发生下颌骨坏死的风险,所以使用双膦酸盐前应进行口腔检查,进行恰当的预防性治疗。 关于骨改良药停药指征: 1.使用中监测到不良反应,且明确与骨改良药物相关; 2.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恶化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并危及生命; 3.临床医生认为有必要停药时; 4.经过治疗后骨痛缓解不是停药指征。骨转移的诊断原则和方式
骨转移治疗原则和手段
骨转移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