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精准医学逐渐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向。对外科而言,精准医学主要体现在对病变的精确定位和对切除范围的精准把控。在当前技术背景下,应用图像3D重建、电磁导航等先进技术,可使医师对病灶精确定位,进而精准划定切除范围,可在最小创伤的基础上获得最大临床获益。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团队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套针对肺结节患者的精准诊疗策略,并借助“直抒胸疑”手术直播周活动,与国内同道们进行推广交流。 2022年3月,54岁的高先生因肺部发现磨玻璃样阴影住进北京胸科医院。胸部CT检查提示,高先生左肺上叶尖后段有一个大小为1.0×0.8cm的磨玻璃样结节影,且存在分叶、毛刺等恶性征象,临床考虑为恶性病变几率较大,需要手术切除。由于病灶位置靠近血管,CT引导下肺穿刺等常规手段难以对病灶进行定位,贸然手术极有可能导致肺叶切除,对这么一个1cm的纯磨玻璃样结节而言,切除肺叶非常得不偿失。对此,胸外二科刘志东主任团队有独特且更加安全、高效的临床方案。刘主任建议患者在手术前先利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同期进行肺段切除术,在保证安全切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肺切除面积,进而可大幅度降低术后康复时间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刘志东主任团队在术前利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是通过电磁实时引导,将探头精确引导至常规支气管镜无法探查的位于肺外周带的病灶(尤其是微小结节、磨玻璃结节),并建立一条工作管道到病灶,实现360度无死角肺部病变导航,以便进行病理活检、染色定位乃至消融,真正实现肺部疾病的精准、微创、可视、诊疗一体化。 迄今为止,北京胸科医院已经开展数十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活检、定位,有效弥补了传统肺穿刺技术的盲区,刘志东主任团队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操作成功率高达92.2%,取得良好临床应用效果。未来还将与物理性消融技术联合,治疗多发的肺小、微结节。将电磁导航等高新技术与手术等传统外科治疗方式灵活结合,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团队已形成了一套独特、高效、微创、安全的临床解决方案。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团队在精进自身技术的同时,还积极推广,利用“直抒胸疑”手术直播等学术平台,与广大同行进行技术分享,切实发挥专科医院技术优势,推进学科向更加精细、精准迈进,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增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