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DC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熟悉的陌生词——“抗原”。 抗原(Antigen)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简单来说就是:抗原是被免疫系统定义的一类“标签“,这个标签的含义是”通缉、无论生死”。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如一个和平的港口,井然有序的交易运作,但这只是表面,黑暗中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在伺机而动。负责监视这些“不法分子”的是免疫细胞,更准确来说,是先天免疫细胞。这一类免疫细胞勤恳但能力有限,遇到棘手的敌人时,只能救助于高层军队——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为T、B淋巴细胞)。 然而,T、B细胞平时并不出动,需要有细胞把消息传达给他们,而DC细胞就是这传达消息的士兵。但T、B细胞也不是仅靠几句风吹草动就会行动的,出军需要凭证,因此DC细胞要先把敌人“无论生死”的标签,即抗原抢来,送到T、B细胞面前,一次围剿作战才会就此展开,这一过程即是“抗原递呈”,而完成这一“递呈”任务的细胞则统称“抗原递呈细胞”,简称APC。 抗原递呈细胞不只有DC细胞,但DC细胞却是最出色的抗原递呈细胞: DC的递呈能力是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的100倍; 只有DC细胞才能激活幼稚T细胞; 知道了抗原提呈的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DC没有直接杀伤能力,却能在免疫系统中,肩负重职了。 对外参与对病毒、细菌的免疫防御 DC细胞对病毒免疫 DC细胞对病毒免疫 对内参与肿瘤突变的监视 DC细胞对肿瘤免疫 在免疫稳态的维持中也不可或缺 DC细胞与自身免疫耐受 也是基于DC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DC细胞治疗被人们提出。当然细胞治疗用于一般的细菌、病毒感染,未免小题大作,因而,DC治疗与应用主要集中于肿瘤领域。 DC肿瘤疫苗的原理 DC肿瘤疫苗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并分离出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经过体外诱导、可以变成未成熟DC; 把患者肿瘤的抗原装载在这些未成熟的DC身上; 诱导这些DC变为成熟DC、体外培养; 最后回输入患者体内; 这些携带患者肿瘤抗原的DC进入体内会直接向T、B细胞提交肿瘤细胞的追捕令,从而起到抗击肿瘤的作用。 2017至2019年,DC肿瘤疫苗有34项已发表研究,59项正在进行的研究 ; 2015至2020年,DC肿瘤疫苗有42个产品上市 。 这些研究治疗的领域包括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肿瘤,以及多种血液肿瘤。 不过,这些传统的DC肿瘤疫苗的作用仍有局限。这主要是因为它携带的抗原肽链过短,短抗原肽链有着免疫原性弱、易被机体耐受、易被降解等缺点。 为了弥补这些缺点,我们想到了一种新的方式,简单讲就是把短肽“延长”。用于延长的肽链也被称作“佐剂”,是一种人源的多肽。 佐剂的加入,可以帮助DC细胞摄取更多的抗原肽;促进DC细胞的成熟与细胞因子的分泌;帮助DC激活T细胞并加强T细胞的杀伤效果。 更好的DC疫苗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