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乳腺肿瘤科再创佳绩!王坤教授指导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俊升为第一作者高红飞博士和杨辞秋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题为“Prevention of Taxane-associated Acute Pain Syndrome with Etoricoxib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Phase II Randomized Trial”的文章被《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国际权威肿瘤期刊,JCR 1区,即时IF:10.002)接收。这是继去年NeoCART和NeoCASH研究发表后又一临床成果的发表。
2021年我院乳腺肿瘤科王坤教授团队发表NeoCART为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治疗选择;NeoCARH研究证实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阶段尽早用上靶向治疗,两项临床研究均入选年度中国乳腺癌重要临床研究,其中NeoCART研究更是改写美国国立综合癌症指南(NCCN指南),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了关键的证据,此次发表成果更聚焦于治疗同时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的管理问题。
多西他赛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重要化疗药物之一。其引起的紫杉类治疗相关急性疼痛综合征(T-APS)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是临床治疗中不容忽视的毒副作用;有研究报道出现T-APS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外周神经病变。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II期临床试验(NCT04565600),共纳入144名接受含多西他赛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患者按1:1被随机分到两组,分别预防性口服依托考昔(60mg,化疗第1天至第8天)(依托考昔组)或按临床常规对症用药(对照组)。
研究表明:91.5%的对照组患者在完成4周期含多西他赛化疗期间出现T-APS,而仅有57.1%的依托考昔组患者出现T-APS(P<0.001);依托考昔组和对照组的严重T-APS(>5/10分)的发生率分别为11.4%和54.9%(P<0.001)。此外,在每个化疗周期中,依托考昔组T-APS的发生率(30.0%~5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1%~83.3%)(均符合P< 0.005),而且依托考昔组的严重T-APS发生率(2.8%~5.7%)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9.6%)(所有P < 0.005)。每个化疗周期后,依托考昔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值(103.79~107.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8~96.71)(第1周期P=0.001,第2~4周期均为P<0.001)。化疗完成后,依托考昔组的神经毒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46,95%CI:37.63~39.29;34.59,95%CI:33.73~35.45;P<0.001)。肌电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依托考昔组的大多数外周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均有显著的改善。
该研究成功揭示预防性使用依托考昔能够显著降低多西他赛诱发的急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减轻多西他赛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王坤教授团队立足于临床,响应我院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精神,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转化及临床研究。致力于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疗效的同时,也时刻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力求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护治疗团队,为不幸罹患乳腺癌患者带来最好最优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