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汪登斌主任率领的乳腺影像团队成功开展了一例门诊患者乳腺微钙化的TOMO(断层)模式引导下乳腺3D立体定位活检(Tomosynthesis-guided stereotactic biopsy),国内鲜有开展,在上海尚属首例。该技术创伤小,定位准确,简便快捷,辐射剂量低,是一项安全、高效的影像学定位下微创活检技术。 3D数字乳腺断层成像立体定位活检装置 患者为39岁女性,近期乳腺X线摄影(俗称钼靶)体检发现左乳可疑微小钙化,乳腺超声及MRI检查均未见明确可疑恶性病变,患者迫切希望能够明确诊断,并尽可能采用微创方式。因此,汪登斌主任率领的乳腺团队对该患者病情进行了反复讨论,经与患者协商,决定对乳腺钙化灶实施TOMO(断层)模式引导下乳腺3D立体定位活检。 TOMO引导下乳腺立体定位活检系统 确定旋切刀位于钙化灶正前方进针 首先,技师先为患者拍摄定位片,汪登斌主任选择病灶最集中的层面确定穿刺点,一般系统根据病灶所处坐标的X、Y、Z三轴数据确定是否在安全值范围内,并按病灶深度和安全值,决定选择全槽或半槽,鉴于此例患者病灶位置较浅,汪主任决定活检取材时刀口采用半槽模式。随后消毒、安装旋切针、局麻、进针。通过第二次摄片,确认刀口到达病变区域后即进行旋切。病灶切除后进行最后一次摄影,评估旋切效果。对切除的活检标本进行摄片,并送达病理科。全程仅耗时13分钟。 左乳上部段样分布点状钙化 活检标本摄影显示成簇微小点状钙化 3D数字乳腺断层成像立体定位活检 VS 传统2D乳腺X线摄影定位活检 3D数字乳腺断层成像立体定位功能能够让医生在断层图像上发现隐匿性病变并直接进行定位活检操作,所以此功能能够让临床更准确地对乳腺病灶进行定位与活检; 3D数字乳腺断层成像立体定位功能仅需要一次断层扫描即可完成对病变的定位。相对于传统2D引导,立体定位能够减少拍摄次数,能够有效的提高技师的工作效率,提升整体定位活检等操作的效率,改善工作流程。 由于拍摄次数的减少,整体辐射剂量可降低30%—60%,提供了更为安全的定位活检操作。 汪登斌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乳腺、腹部影像学诊断;分子影像学及靶向探针研究 特需门诊: 周一、周四上午 详细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学科带头人、放射科主任、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在乳腺、腹部影像诊断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兼影像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乳腺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乳腺组、儿科组、分子影像组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评审专家,担任7本核心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以及北美放射学会(RSNA)、美国放射学会(ARRS)、欧洲放射学会(ESR)通讯会员。在国内较早开展乳腺病灶的影像学定位并独立完成活检(国内其他医院一般均由外科医师操作),显著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同时还是我国“乳腺MRI检查共识”执笔人;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近20项,获得包括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在内的人才计划7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领衔完成科研成果:“乳腺疾病影像学系列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等奖项多项。曾受邀在2016年韩国放射学年会,2019年中日韩乳腺影像会议及2019年RSNA上做演讲,阐述我国乳腺癌筛查、诊疗诊断及乳腺影像学发展状况等,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乳腺外科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Xinhua Hospita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乳腺外科是一个集乳腺疾病早期诊断、精准手术、规范综合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为一体的专业学科,是国家级普通外科临床重点专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组成单位,承担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规范化住院医师的培训,是新华医院重点发展的学科。本专业所有医生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高级职称5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5名,硕士3名,博士9名,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后指导教师1名。 新华医院乳腺外科目前是国内著名的乳腺外科手术学培训中心,是中国乳房重建外科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乳腺外科微创治疗与腔镜手术联盟副主席单位、最后一公里·精准乳腺整复万名医师培训计划负责单位、剑在弦上·规范化乳腺外科手术学培训全国巡讲项目负责单位、母乳喂养指导师师资培训全国示范中心、与美丽同行志愿者联盟主席单位、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美丽同行·女性健康关爱计划负责单位。 早期诊断:在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定位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目前国内辐射最低的乳腺X线数字摄片系统和精度1mm的计算机定位系统。是华东地区唯一能同时开展乳腺微小肿瘤超声、X线和磁共振钩针定位和微创旋切的单位。 外科手术:在乳腺肿瘤功能性美学重建手术和规范化综合治疗上,积累了鲜明的学术优势,乳腺癌保乳和I期重建比例大于60%,居于国际同步水平,科室成员在国内60多个学术委员会兼职。我们团队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强调保护乳房功能的完整,注重人文、心理学和美学的融合,在乳腺外科手术学上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尤其是在保留感觉神经的功能性腋淋巴结清除术、腋窝无痕技术前哨淋巴结示踪活检手术、乳房表面无痕的乳腺癌保乳整复外科手术、中央区乳腺癌的保乳修复、避免术后乳房外形的塌陷畸形、合并乳腺肿瘤的乳头内陷的畸形纠正、保留乳腺手术后哺乳功能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具有“精准·精心·精美”特征的“新华模式”,受邀在国内200多个会议主题演讲,被国内同道广泛认可和借鉴,享有“精准新华·精美乳房”的社会盛誉。 腔镜微创手术:目前男性乳房发育从男性的青春期到老年期有较高的发生率。主要原因有青春期的性激素紊乱,药物的副作用导致雄激素降低,肝功能降低造成激素代谢异常等等。男性发育的乳腺组织及周围脂肪,在体型外观上呈现女性化表现,对男性的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外。此外,增生的腺体同时存在癌变的风险。我科在上海地区首先采用腔镜微创及溶脂技术,通过隐蔽切口,重塑正常的男性胸部,帮助男性提升自信心及预防癌变风险。 国际化同步药物治疗:依据循证医学和国际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与共识,实现国际同步的规范化、个体化的化疗、内分泌和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在乳腺炎症性疾病,特别是哺乳指导、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和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上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
三维立体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