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医挂帅,志达新纪;更群英担纲,襟抱杏林。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坚持“人才立院”办院思想,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引进、培育了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涌现出了一系列技术精湛、仁心仁术的专家。在西部肿瘤防治事业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践行着医院“向善向上 尚德尚学”的核心文化,书写了救死扶伤的感人诗篇。 我们以《身边的好医生》专栏的形式,陆续展示这些医者风采。本期人物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缓和医疗科主任余慧青。 ■学位/职称/职务: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缓和医疗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端人才、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最美巴渝·感动重庆人物。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代谢调节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重庆分联盟常委,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临床营养项目专家工作组专家,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姑息治疗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肿瘤MDT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流行病学与询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专家擅长:肺结节与肺癌的早筛早治;肺癌的综合个体化诊疗及临床转化研究。特别擅长肺癌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癌性疼痛、肿瘤营养等肿瘤内科学诊治技术。 ■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医护人员除了要在生理上保障患者得到合理地精准地治疗和照顾,还要在心灵上给予他们长期的关爱。” “当癌症进入“中晚期”,当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我们医生能做的,就是积极寻找最适合患者的抗癌方案,同时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及关怀,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作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缓和医疗科主任,31年来,余慧青治愈了数不清的患者,也曾陪伴许多癌症患者度过人生最后的岁月,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尊重和关怀。 “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1990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余慧青听从内心的召唤,来到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肝胆外科的手术需要医生长时间站立,我可能胜任不了。”几个月后,余慧青主动申请调到肿瘤内科。 “余医生,早啊!”病床上的李大姐笑着对余慧青打招呼。每天早上8点,余慧青准时带着团队查房,挨个看望科室每位患者,了解他们的情况。久而久之,大家对这个温柔、有亲和力的医生充满了好感和信赖,看到余慧青也都是笑着打招呼,说说病情,有时候还拉拉家常聊聊心里话。 来到缓和医疗科的大部分患者有一个共同点——中晚期恶性肿瘤。在这里,除了尽可能地抗癌治疗,心灵抚慰、控制癌痛、营养支持也都是重点。在这里,如何制定最佳抗癌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医护人员除了要在生理上保障患者得到合理地精准地诊断和治疗,还要在心灵上给予他们长期的关爱。”余慧青说。 从医生涯中,余慧青印象中记忆最深的病人——王军(化名)。王军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他离婚独居,儿子又因一场意外永远离开了他。在50多岁时,被查出肺癌晚期。面对一连串打击,这个男人已丧失生存的斗志。在治疗过程中,他几乎不愿和医护人员交谈,只是偶尔会和余慧青说上几句。 “余主任,我觉得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王军意志消沉。“人人都是向死而生,我们改变不了命运,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坚强而勇敢,生命更有意义!我们是共同抗癌的伙伴,我和我的团队会始终支持你帮助你......”那天,余慧青陪他聊了很久,慢慢解开了王X军的心结。 “医学是有温度的医学。除了要用药物和医疗技术手段去干预以外,还需要人文关怀。”余慧青说。在这个岗位上,余慧青记不清接诊了多少患者。在诊治患者和与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她更加理解患者和家属,对医学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虽然生命是那么脆弱,但只要你勇抗癌症、坚强乐观就会有希望,生命就没有不可能。”缓和医疗科的病房里充满了希望。 刚上高一的15岁男孩儿小杰,不幸被诊断为骨肉瘤。而且手术后没多久,肿瘤复发了,医生认为不宜再手术治疗。坚强的他并没被死神的威胁所击倒,他到处咨询专家,最后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找到了余慧青。 “我想活下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参加高考,通过学医来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战胜病魔。”简单而又纯真的愿望,让余慧青心疼不已。对病情了解情况后,经过科室大会诊,余慧青为小杰制订了适合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 在长达两年多的抗癌治疗里,小杰的学习都没落下。看着即便是在化疗期间也在不停看书学习的他,余慧青时时提醒他注意休息,不要太为难自己。得知他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余慧青实时为小杰调整化疗方案。在余慧青的治疗和陪伴下,小杰战胜了肿瘤带来的疼痛、贫血、发热以及化疗的毒副反应,平安地度过了漫长的治疗期,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皇天不负有心人,小杰在高考中取得了626分的优异成绩,并成为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内心有希望,勇敢的和病魔作斗争就是胜利者。”余慧青忍不住为之喝彩,“小杰那积极乐观的精神鼓舞着身边每一个人,虽说是我们团队在给他诊断治疗,但他的勇敢、坚持和乐观、坦然也让我们佩服。” “接近60%肿瘤患者合并有持续性或经常发作癌痛,其中1/3为中重度疼痛。”余慧青说,一方面,癌痛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高;另一方面,很多肿瘤患者缺乏对疼痛控制的意识,导致得到有效镇痛的比例很低。 相关数据统计,70%肿瘤患者未得到规范化治疗,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沉重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除此之外,临床上还有一部分患者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导致发生难治性疼痛。 近年来,余慧青提出并践行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的“五全(全人、全程、全家庭、全社会、全团队)”理念,积极推广基于“WARM”模型的早期姑息治疗卫生适宜技术,该技术在西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她牵头成立重庆市恶性肿瘤支持与姑息治疗专科联盟,积极探索建立重庆地区规范的恶性肿瘤早期姑息诊疗体系,参与制定并推广难治性癌痛、肺癌相关性咳嗽中国专家共识,加强各级医院针对难治性癌痛、肺癌相关性咳嗽诊疗的交流合作,建立医师交流平台,促进难治性癌痛学科乃至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发展,研究成果多次在ESPEN、ESMO、CSNO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交流,并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要把专家们带来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扎实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发挥姑息治疗的优势,最大程度为肿瘤病人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及更优的生活质量,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余慧青在高峰论坛落幕时深情的说。 文/胖熊 图/胖熊 审核/缓和医疗科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Part 01. 人物简介
Part 02. 从医感悟
不忘初心 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多点尊重 医生要有温度和深度
勇抗癌症 生命没有不可能
成立联盟 造福更多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