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病理活检依然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份病理报告能有什么用呢?首先,它能明确肿瘤的良恶性、来源及分化程度;其次,对指导后续抗肿瘤治疗而言,意义重大!可以这么说,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没了它不行,否则等同于“盲人摸象”!
然而,不少病友在拿到病理报告后,看到那么多专业术语 ,完全弄不明白写了些什么。很多病友家属又喜欢拿着病理报告到处询问,部分家属甚至没有见过病理结果,就在病友及家属之间私自交流。由于缺乏对病理结果的正确理解,难免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影响到后续治疗!
一方面我们建议谨慎咨询就诊的医生,而不是擅自做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建议患者及家属具备简单的读懂病理报告的能力,对病情有更深入的理解。今天我就来带大家看看,究竟该怎么读懂病理报告!
只需四步,教你读懂病理报告!
首先,一份标准的病理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肉眼所见;②光镜所见;③病理诊断;④免疫组化;如下图所示。但是每个地方、每个医院的具体报告格式会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读吧!
肉眼所见,顾名思义就是用眼睛可以看到的肿瘤大体情况。这当然不是你我眼睛所见的这份报告,而是手术标本送到病理科后由病理科医生所看到的肿瘤标本大体情况。这其中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周围浸润情况、周围淋巴结情况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肺周围的淋巴结共分为14组,5个区域,病理报告一般会标明淋巴结转移情况。
二、光镜所见
光镜所见是病理科医生进一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肿瘤细胞的情况,主要包括细胞大小、核仁、核膜、胞质以及癌细胞间的排列生长方式等,但这些数据一般不会描述出来,在病理报告里只是一张彩色/黑白的图片。
三、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这一部分是重中之重!凭借这部分内容基本就可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如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类癌、腺样囊性癌等;
小细胞肺癌
大约20%的肺癌患者为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辅助治疗手段。
约80%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有以下四种类型:
1、鳞癌
鳞癌患者男性占大多数,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与吸烟关系密切,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对放化疗较敏感。
2、腺癌
腺癌在女性中较常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一般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通过胸部X线检查发现。
3、细支气管肺泡癌
女性中较常见,一般分化程度高,生长较慢,可通过支气管传播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
4、未分化癌
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多为中央型肺癌,恶性程度高,是几种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最差的。
-
肺癌的病理亚型,如鳞癌包括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小细胞型和基底细胞型;腺癌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支气管肺泡癌、伴黏液产生的实体腺癌及腺癌混合亚型;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
-
癌组织的大小;通常手术切除整个肿瘤的时候会描述具体大小;而经气管镜或细针穿刺活检时仅对肿瘤的一部分组织取样,无法描述肿瘤大小;
-
肿瘤的生长方式,如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等;从生长方式可以粗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
-
有无侵及胸膜;这里包括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如果侵及胸膜,代表已开始转移;
-
有无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如果发生了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代表肿瘤已经开始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
有无淋巴结转移,包括淋巴结部位、送检淋巴结数、转移淋巴结数,一般以“淋巴结部位/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淋巴结数”表示,如上图所示“第11组2/3”,代表第11组送检的3个淋巴结中有2个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预后越差,治疗上应积极辅助化疗或放疗等;
-
切缘是否阳性;当肿瘤被手术切除后,病理医生会对切除组织的边缘或表面进行染色,明确肿瘤是否完全切除干净,是否有残留;如果有残留,意味着癌症没有被完全切除,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者积极的术后辅助放化疗;
-
病理分期:
肿瘤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以及肿瘤在体内的扩散程度给出恶性肿瘤严重度的描述。
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现今医学界最为通用的分期系统。
-
TNM分期系统中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的增加,依次用T1~T4来表示。
-
N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N1~N3表示。N、M分期除参考病理结论,更要结合全身影像结果。
-
需要注意的是,病理报告中并没有标注“M”即远处转移情况,因为病理医生是无法根据切下来的肿块来判断癌症是否远处转移的。而是否远处转移通常需要完善全身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如CT、MRI、骨扫描、超声等,那这就是临床医生的工作啦。
四、免疫组化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常用的分子分型包括ALK、EGFR、BRAF、c-Met、ROS-1、PD-L1等,结果用“+”表示有基因突变,“-”表示没有基因突变。如果基因突变阳性,那么可以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而今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药物治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常临床医生会建议做上述基因检测,以期实现精准治疗。
现阶段,EGFR、ALK、ROS1是进展期肺腺癌中的“必检”标志物,可扩展至BRAF、MET、RET、ERBB2、KARS,免疫组化检测PD-1/PD-L1也是指导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主要预测指标。
免疫组化报告中常出现的EGFR、ALK等
EGFR、ALK是肺癌中常见的两个分子类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推荐肺癌患者去检测这两个基因,因为一旦检测出基因突变阳性,将有相应疗效不错的靶向药物可以使用。所以,如果有必要做分子病理检测,这两个基因都要常规检测。
EGFR、ALK的基因检测均有明确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中国EGFR与ALK阳性NSCLC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所有腺癌或者含有腺癌成分的肺癌,原则上都需要做EGFR和ALK基因检测。此外,以前并不推荐鳞癌做基因检测,但现在新的一版指南中指出,获取的小标本中由于鳞癌可能会混杂部分腺癌,因此,使用小标本进行病理检测诊断为鳞癌的患者,如果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其它基因检测为阴性时,建议做ALK基因检测。
通常一份病理报告需要3~5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如果加做免疫组化会再需要2~3天。这期间部分家属担心等待时间太长会不会引起肿瘤恶化,其实大家不必担心,肿瘤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这一周时间基本不会导致肿瘤恶化的。
所以,通过一份标准的病理报告,我们基本就可以得知是什么病、严不严重、后续治疗方案等等。怎么样?学会了吗?
以上面的病理报告为例,该患者为:右肺腺癌,侵及胸膜,可见脉管癌栓,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pT4N2,预后不佳,需要积极术后辅助治疗,根据免疫组化c-Met(强+90%)提示可用c-Met抑制剂克唑替尼、cabozantinib/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卡博替尼;PD-L1(中等+10%)提示可应用免疫治疗。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病理报告的解读应当以医生的意见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我们既不能当一无所知的小白鼠,也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知半解而影响治疗!
祝各位病友们,将来的病理报告上,写得满满的都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