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T检查的普及,尤其是新冠阳性后,部分患者存在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行CT检查,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偶然发现。而接下来需要处理的问题是:这个结节是恶性的吗?如何基于结节的直径、体积及倍增时间判断肺结节的恶性可能?在NELSON研究中,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不同直径、不同体积、不同倍增时间的肺结节的恶性可能。文章已经于2014年发表于四大全球顶尖临床肿瘤学期刊之一——Lancet Oncology杂志。虽然文章发表的较早,但是对于临床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次分析是NELSON研究预设的分析。NELSON研究旨在探索年龄50-75周岁且具有重度吸烟史的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意义。在本次分析中,共计7155例患者发现了9681枚非钙化结节,核心发现如下: 基于体积而言 结节体积<100mm3的患者,结节为恶性的概率为0.6%; 结节体积100-300mm3的患者,恶性概率为2.4%, 结节体积>300mm3,恶性概率为16.9%; 基于直径而言 结节最大直径小于5mm的患者,恶性概率为0.4%,与筛查未发现结节的患者,后续罹患肺癌的概率相似(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 结节最大直径为5-10mm的患者,恶性概率为1.3%; 结节最大径直径超过10mm的患者,恶性概率为15.2%。 基于倍增时间判断 若倍增时间>600天,结节为恶性的概率为0.8%; 若倍增时间为400-600天,结节为恶性的概率为4.0%; 若倍增时间<400天的患者,结节为恶性的概率为9.9%。 作者在结论中认为 体积小于100mm3或直径小于5mm的结节,与患者后续罹患肺癌无关;而体积大于300mm3或直径大于10mm的结节,则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诊断程序。 笔者补充 虽然文章给出的判断参数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且非常简洁,但临床实际诊疗中,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要更加复杂,不仅需要考虑直径和倍增时间,还需要考虑形态(是否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空泡、血管异常等)、密度、性质(纯磨玻璃还是混合磨玻璃)、疾病的动态演变、个人史及家族史等众多信息,不宜单纯基于直径做出最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