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印戒细胞癌是高度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胃癌的9.9%,具有侵袭力强,病程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的特点。
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液的特殊胃癌类型,由于细胞中充满了黏液,把细胞核挤向了细胞的一侧,使其外形酷似一枚戒指,故得其名。
本病多发于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女性,大多数专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和青年女性的雌激素代谢旺盛有关。
有时候胃镜都难发现,它在黏膜下层悄悄的浸润,可能表面一点点的糜烂,底下已经很晚期了,胃印戒细胞癌会造成皮革胃,使胃变小,变硬,无法收缩,病程进展极快。
胃印戒细胞起源于胃黏膜上皮黏膜固有层中胃腺体的峡部以及颈上部未分化干细胞。根据Lauren分型,胃印戒细胞癌被归类为弥漫型癌,属于未分化癌的一种。
普遍认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胃恶性肿瘤,与非印戒细胞癌相比,胃印戒细胞癌整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18.4%-44.1%。
虽然胃癌被认为是男性更为好发,但大量研究表明胃印戒细胞癌中女性发病率更高。
同时,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胃腺癌,发病峰值集中于41-50岁,而管状腺癌是61-70岁。
目前一些研究发现,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类较为“极端”的肿瘤,初诊时多处于很早期(T1期,66.2%)或很晚期(T4期,20%),较少出现在从ⅠB阶段到ⅢA阶段的中间阶段。
46.5%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肿瘤细胞局限在黏膜内,显著高于分化型腺癌(31.8%)和低分化腺癌(14.7%)。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无论肿瘤大小,pT1a的纯胃印戒细胞癌(仅由胃印戒细胞癌组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有研究显示,当肿瘤局限于黏膜,直径≤ 2 cm且无淋巴脉管侵犯和溃疡时,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
因此,我国《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2018,北京)》中将≤ 2 cm黏膜内(T1a期)的未分化癌作为内镜下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的扩大适应症;
日本则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于2020年的“针对胃癌ESD/EMR指南”中将其更新为内镜下治疗的绝对适应症。
但在欧美国家,对于弥漫型早期胃癌仍推荐手术治疗。无论是内镜切除还是手术切除,大量研究均表明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预后与其他非胃印戒细胞癌相当或更好,生存率更高。这就意味着,印戒细胞癌的早期发现决定了其预后。
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消化不良的,如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餐后早饱、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肠鸣亢进、放屁增多、大便异常等,容易漏诊。进展期可有腹部包快、腹水、消瘦等。
在内镜下早期发现的难度极大,很多到了中晚期才会被发现。 因为它主要在粘膜下层浸润,可能在粘膜的表面只有一点点的糜烂甚至于胃粘膜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很多人首次检查会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而本病的首次胃镜漏诊率、误诊率>30%!
因此该病的发现与设备、医生经验有很大关系。
早期印戒细胞癌与分化型癌在诊断上给内镜医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更短、机会更少,也就是说分化型癌也许几个月、1年、2年它还是早期,只要定期检查内镜,发现后仍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效果仍然很好。
而印戒细胞癌,也许它只给内镜医生一次机会,如果没发现,几个月或1年也许就变成进展期,甚至“皮革胃”、腹腔广泛转移,预后就会很差,酿成悲剧,因此,印戒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更为重要,更加能体现“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患者,幸福一个家庭”。
印戒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化疗效果较差,目前手术治疗仍为首选。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胃癌。
晚期印戒癌多不主张手术治疗,因为,印戒癌易在胃壁弥漫浸润性生长,穿破胃壁,直接蔓延到腹膜或邻近器官,手术切除较为困难,手术创伤可能会增加疾病痛苦,消耗体力,加速病情恶化。
对于那些确诊时已经是晚期的胃印戒细胞癌,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缓解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本文内容主要参考:
1、曹佳 浪漫名字的背后却是穷凶极恶——胃印戒细胞癌,东方内镜,2020.07.20
2、中青年女性要警惕:胃癌中的恶魔-印戒细胞癌,胃肠病,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