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患者不用在保肛和保命之间再做单选题。今年3月份,国科大肿瘤医院开出“保肛门诊”。
“我们给这类患者提供另外一种选择,既能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延长生存期,又能保住肛门,保留这一器官功能,从而在治疗之后,保证生活质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腹部放疗科主任医师朱骥说。
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 “癌症防治早早行动”,而很多早期发现的肿瘤都可以实现器官保留。既治疗疾病,又保留自身器官的功能,不至于过多影响之后的正常生活,对很多肿瘤患者来说,这意义非凡。
保住肛门 也是保住他们的生活
低位直肠癌患者如何既保命又保肛?朱骥在10多年前就关注这个问题。当时有一位20多岁的男患者新婚不久被确诊为直肠癌,迟迟不愿切除肛门。
“他很年轻,喜欢游泳、社交,想到以后要挂大便带,又不能下水,就非常恐惧。我们给他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他做了手术。”
朱骥说,如果放到现在,那位患者是可以实现保肛的,但按照当时的治疗标准,低位直肠癌患者都需要切肛。
8年前,朱骥团队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两种药物合理运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可以将患者肿瘤减小,从而获得保肛机会,甚至实现术前肿瘤消失,无需再进行手术。
这项研究结果已被写入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直肠癌整合诊治前沿,成为该领域最新研究参考。
目前,已有80多位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这样的治疗方式实现了“既保命又保肛门”。
“我们的最新治疗方案,有机会让60%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肿瘤达到完全消失,也就是临床完全缓解的情况。”
这些患者没有失去肛门,不用挂集便袋,生活、工作都可以回归正常。对他们来说,肿瘤病史不再成为一个负担,只需要定期接受随访。包括肛门指检、内镜检查、CT/MRI、肿瘤标志物、PET-CT等检查。
“在监测的过程中,万一患者病情出现进展,则立刻采取挽救根治性手术等治疗手段,同样达到根治的目标,不会延误病情。”朱骥说。
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五六年前在朱骥这里成功接受了保肛治疗,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每年还能参加热爱的马拉松比赛。
“对患者来说,失去肛门,有人会自卑,有人会不敢社交,能保肛,在某称程度上,也是保住他们的正常生活。”
不过,朱骥也强调,这种治疗方式主要适合低位直肠癌患者并且患者保肛意愿强烈,如果中高位患者,放化疗后肿瘤缩小到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并保留肛门,则没必要让患者承担不开刀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