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鞘内化疗技术为脑膜转移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今年是我陪我丈夫抗癌的第二个年头了,看着他越来越好,我的心情都跟着好起来了。我的要求不高,就希望能让他少遭罪,能多陪伴我们几年。”患者家属王女士(化名)细心照顾着刚刚在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二病房进行完第二次鞘内化疗药物注射的丈夫。 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二病房副主任信涛教授为患者进行靶向化疗药物注射 据了解,王女士和她的丈夫林先生(化名)来自四川省南充市,两年前,林先生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肺腺癌,很快就出现了脑膜转移。脑膜转移是很多肿瘤患者非常惧怕的一个词语,一旦发生肿瘤脑转移便意味着患者的疾病进程已至晚期,头痛、惊厥、行为改变、语言障碍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随之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并且生存时间也将进一步被缩短。相关研究表明,脑膜转移癌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3个月。 林先生回忆道,“我最开始感觉自己的病情恶化了是因为头疼、眼眶疼,疼得我经常需要用手敲打我的头部才能缓解,有时还会觉得恶心想吐,先后做了四次MRI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过了一段时间后,走路不稳,说话不再清楚,咬肌无力吃东西很费劲,经常需要用手托着下巴才能勉强吃点软和的东西。”家里5岁的儿子经常学着林先生走路和吃东西的样子,让夫妻俩哭笑不得。 从南充市到哈尔滨市,谈起这段跨越近3000公里的抗癌经历,林先生的言谈中充满着对妻子的感激。“自从查出肿瘤后,我的妻子就加入了十多个肿瘤病友交流群,想要多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帮我治病。年初,她偶然间看到了病友交流群中分享的一场直播,是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二病房副主任信涛教授进行的关于‘脑及脑膜转移癌的治疗进展’的讲座,第二天她就说我们去找信涛教授试一试吧,万一成功了呢?”过完年后,夫妻二人再次踏上了抗癌求医之路。 据悉,脑膜转移是肿瘤转移中比较少见的一类,但却因极为凶险而难于诊治,成为恶性肿瘤致死的重要原因。在中国患者中,脑膜转移按发生概率的高低依次为:肺癌、胃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等,其中肺癌又以非小细胞腺癌更易发生,有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7%-10%在初诊时已发生脑转移,而30%-50%的患者在整个疾病病程中会出现脑转移。当肿瘤晚期患者出现脑膜转移时,最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癫痫发作、感觉异常、肢体活动障碍、视力及听力丧失、吞咽及发音困难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肌阵挛、强直、失张力伴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信涛教授及范承娟主治医师接诊后,为林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评估,根据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林先生属于肺腺癌靶向药物耐药后脑膜转移,根据患者的情况信涛教授团队为林先生制定了培美曲塞+地塞米松联合鞘内化疗治疗方案。信涛教授介绍,一般的化疗药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而鞘内化疗是通过局麻下在脊柱中做腰穿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不需要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从而使化疗药弥散在脑脊液中,在颅内循环中可以很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脑肿瘤的治疗。 据介绍,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二病房自2018年开展脑膜转移癌靶向化疗药物注射技术至今,已为来自全国的200余名患者进行了1500余次治疗,并在2018年注册第一个国际国内单中心二期临床试验,进行靶向化疗临床疗效观察及基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靶向化疗后的脑膜转移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由3个月延长至9-10个月,除了延长患者的生命外,更是极大程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每年4月15日-4月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点亮抗癌之路 助力健康中国”。在此,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二病房主任姜秋颖教授提醒肿瘤患者,当脑部CT、MRI检查均无异常,却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听力丧失、走路不稳、四肢僵硬甚至瘫痪等,且有加重的趋势时,应高度怀疑是脑膜转移,发生这类情况时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甄别,一旦确诊脑膜转移,可在专业的肿瘤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支持治疗、全身化疗、放疗、靶向化疗等治疗。伴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治疗脑膜转移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出现,以造福广大的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