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1日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与正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23年年会同步发表由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我院肿瘤科周彩存教授领衔的两项国际多中心III期试验结果:PAPILLON研究证明,amivantamab(埃万妥单抗)+化疗可显著延长携带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4个月 vs. 6.7个月;HR,0.40;95% CI,0.30~0.53;P<0.001);在另一项纳入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LIBRETTO-431试验中,与含铂方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相比,selpercatinib(塞普替尼)可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1倍以上(24.8个月 vs. 11.2个月;HR,0.46;95% CI,0.31~0.70;P<0.001)。
2016年起,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启动了第一轮《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这项工作在全国是最早起步的,以推进市医院临床技能和科技创新为主题,重点聚焦临床性药物开发、新诊疗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希望能够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进一步形成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业务在国际中的地位,我院积极落实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第二轮“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项目,我院于2022 年获批成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我们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研究型病房和配套的临床研究实验室及其支撑保障体系;创建肺癌全流程诊治-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生态圈,构建全程、数字、智能化研究管理体系,建立胸部罕见肿瘤及罕见靶点临床研究平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临床科技创新策源平台。本次发表重大研究成果的两项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启动,两项研究正是响应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号召,顺利开展并取得重大突破,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整体临床研究能力建设成就的体现,也体现了我院引领国际临床研究的能力取得进一步提升。
“虽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确诊后通常需要立即开始治疗,但两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了将生物标志物检测纳入常规诊疗流程,在早期指导临床决策、制定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周彩存教授说。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简介
我院肿瘤学科是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卫健委协同创新集群牵头单位,也是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候任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委、中国东西部肺癌研究协作组组长所在单位。团队曾获得国际肺癌协会肺癌治疗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团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原则,充分发挥团队医疗特色,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使肺癌患者治疗有效率、长期生存率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