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我国每年有4万~6万例肝内胆管癌新发病例,而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但由于发病隐匿、进展快,早期往往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大部分肝内胆管癌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预后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汪国营主任表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愈肝内胆管癌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也离不开多学科综合治疗。 内蒙古患者千里来求医
来自内蒙古的安先生(化名)身材魁梧,185cm的个头,体重有100公斤,刚到四十不惑的年纪。但因痔疮出血在当地医院检查意外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得知这一消息后,安先生犹如晴天霹雳,终日惶恐不安,经和家人商量并多处打听,了解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在肝癌综合治疗方面颇有经验,遂决定立即启程,飞往羊城千里求医。
CT提示:肝S6/7占位并肝右后叶肝内胆管扩张,考虑恶性病变。肝门区及下腔静脉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
抵穗后,安先生忐忑不安地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门诊,接诊的汪国营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立即为其安排住院并完善相关检查,并组织多学科进行病情讨论。
“根据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看到患者肝S6/7段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性大,高度怀疑是胆管细胞癌。”汪国营主任指出,患者的肝门区及下腔静脉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不除外转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可能治愈的唯一方式,我们评估之后建议先手术,结合病理结果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再来制定后续治疗方式。”
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身材比较高大,体重超过100公斤,皮下脂肪以及腹腔脂肪组织丰富,这给手术增加了不少难度。
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和默契的配合,汪国营主任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仔细分离解剖出第一肝门重要管道。
“手术中,我们看到在患者肝右后叶一大小约6*5cm实性肿物,质地比较硬,在肝内临近胆管扩张,而且肝门部多发肿大淋巴结。”汪国营主任按照原计划,将肝内肿瘤及胆囊切除,又对肝门部和胰头后方进行了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经过精心的护理后,安先生康复过程比较顺利,不久便康复出院了,这让远道而来的安先生一家感到意外的收获。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安先生明确诊断为肝内低分化胆管细胞癌,可见脉管内癌栓及神经束受侵,切缘未见癌,所有淋巴结都没见转移。按照以往经验和文献报到,患者低分化胆管细胞癌,并有脉管内癌栓,属于术后复发高危人群。
单纯手术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考虑进行辅助治疗,预防复发。根据病理结果以及患者病情,汪国营主任为患者制定了具体的后续治疗方案,采用PD-1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口服化疗药,“尽管手术成功了,但后续还会面临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医患携手坚持后续治疗,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安先生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访复查,一年多以来,检查显示他剩余肝内和全身器官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征象。
“感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让我重获新生,能够有信心继续与病魔抗争。”安先生每次向汪国营主任汇报病情时,都难掩激动的心情。
肝内胆管癌恶性度高,预后不佳,如果不能及时通过手术切除,生存期几乎超不过3年。
汪国营主任提醒,与其他肝脏恶性肿瘤相比,肝内胆管癌意味着生存期短、切除率和治愈率低,因此,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疾病治疗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显得至关重要,“对于肝内胆管癌,我们多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靶向药物和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进一步提高了肝内胆管癌的疗效。”
专科特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是以胆道微创外科、肝癌综合治疗、肝脏移植为专业特色和优势。
在肝癌治疗方面,团队拥有目前指南推荐的所有的肝癌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消融、手术切除、肝脏移植、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和免疫药物治疗、中医中药等。
2022年,医院肿瘤医学中心-肝胆肿瘤中心成立后,更大程度上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和合作能力,造福于肝胆肿瘤患者。